近年来,全球通信技术水平持续提升,国内通信行业发展迅速。2019年6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,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“5G时代”。截至2019年底,全国已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,2020年底全国还将建设60余万个5G基站。
通信基站作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,是关系国家安全、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设施,建设需求庞大。然而,公众对“辐射”问题较为敏感,公众担心基站电磁辐射会影响身体健康。这使得基站选址越来越难,“邻避效应”问题愈显突出。
在对电磁辐射缺少科学认知的情况下,部分公众对通信基站深怀恐惧,一边投诉基站有电磁辐射,一边投诉手机信号不好,运营商和铁塔公司容易陷入“建站-投诉-拆站-再投诉”的困境。
从目前各运营商和铁塔公司履责情况来看,其更多关注的是行业发展,在开展电磁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、科普宣传等工作方面并不理想。
“邻避效应”是行业发展带来的问题,必然要与行业发展同步解决。有效防范和化解由此带来的社会风险,关键在于企业如何作为、如何与公众建立有效沟通、如何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。笔者认为,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,面对公众质疑,应当提高化解社会风险的警惕性和主动性,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。
在项目选址建设阶段,应当主动公开基站建设信息,听取站址周边公众意见,不能偷偷摸摸搞建设,即便使用美化天线,也应在醒目位置予以标识,千万不能心存侥幸。面对公众咨询或质疑时,不逃避、不回避、不推诿,含糊回应、蒙混过关只会激化矛盾,丧失公众信任。
在基站投入运行阶段,应尽快开展电磁辐射监测,并公开监测结果。部分运营商心存顾忌,担心公开电磁辐射监测信息会引起公众恐慌。其实恰恰相反,不公开、躲猫猫才会加剧公众的认知偏差。加大信息公开力度,在官方网站、移动终端或者其他便于公众查询的地方公开电磁辐射监测信息,提升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数据的透明度。
积极畅通企业与公众的沟通渠道,及时回应公众关切。可以主动采取座谈、专家释疑、走进社区、网络互动等多种途径,向公众宣传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科学知识。对敏感问题保持沉默,容易造成流言和误解,对社会问题被动躲避,不利于化解矛盾。
加大科普宣传力度。部分运营商只重视5G基站的建设,却对基站的电磁辐射避而不谈,认为不说没问题、说了反而引起问题,很少开展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科普宣传活动。只有让公众“看得见、听得懂、信得过”,提高公众对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认知度,才能真正使公众理解并支持通信事业的发展。应坚持舆论先行、为建设造势,从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,组织专家学者对争论焦点进行科学解释,以正确舆论引导公众理性对待项目建设,疏解公众负面情绪。同时,丰富科普宣传形式,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科普宣传电磁辐射的实际影响,提升公众的认识,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、监督权,妥善解决公众合理诉求。
总之,只有加强与公众的联系,让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,增进双方互谅互解,才能破解通信基站“邻避效应”困局,促进通信行业健康发展。
来源:中国环境报